“五河”源头第一探——饶河探源历险记

6
回复
1185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4-3-19 15: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五河”源头第一探
                ——饶河探源历险记
阳春三月到婺源探饶河之源可谓一举多得。一看最具人气的油菜花盛开,二看古村小桥流水人家,三看探源路上的徽饶古迹,四看登顶五龙之巅的大好河山,五看堪称最美山村却养在深山人不知的源头村。当然,最主要目的,还是探访掩隐在回岭高山深处的饶河源碑和饶河发源地碑。作为水利类院校的老师,探源江西的五大河流,已经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水利情结,因此“五河探源”第一探选择饶河,可谓“当春乃发”。
一、自驾西垣村——坑爹的路标,无奈的大堵车,震撼的江岭梯田油菜花,庆源古村的小桥流水。
2012年3月24日,周六。几天来被阴雨压抑的太阳善解人意般普照大地,万物复苏。到婺源踏春,赏油菜花可谓多数南昌、江西乃至全国人的旅游目的地。我校就有三批人马今早出发前往婺源,包括本部门的全体同事们——照理我的确应该与同事们在一起。但是饶河探源吸引力让我欲罢不能,且探源计划早已制定,因此不得不对同事们再三道歉。7:30我和老吴两家4人开我的车,驴友锐泉风1人独驾一车,向婺源进发。
原定今天的行程是由汽车导航,全程高速至婺源县江湾风景区。下高速经晓起、江岭、段莘至终点西垣村——饶河探源的起点,汽车能够到达的最后一个村庄。中途顺便游览婺源最具人气的旅游景点——江岭油菜花,再绕道游览庆源古村。10:30正准备从江湾下高速时,我们发现高速路上挂有至江岭景区的指示牌,为节省时间,我们临时决定从江岭下高速。于是我们随路标指示来到皖赣交界的塔岭收费站——江岭出口。可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到江岭的路并没有开通,我们只能过收费站向安徽方向前进15公里,在下一站出口再倒回来。为此我们表示强烈抗议,既然道路未开通,就不能竖立指示牌,这种做法不知害了多少车辆跑了冤枉路。收费站的人说,这是政府竖的指示牌,他们也没办法。这种托词显然说不通,因为我们走的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的一切设施我们当然首先是找高速公路理论。但是中国的事情就这样,明明是错的,老百姓也没地说理。我们只能屈服于中国特色。等我们经安徽掉头再次回到江湾收费站时,出口处等待收费的车辆已经排起长龙,坑爹的路标啊。11:30终于出收费站。见第一个路口右拐,11:45分到达晓起。开始加入长长的堵车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有些开着豪华私家车的人,素质却不敢恭维,逆行超车,与对面来车头顶头,只有两个车道的乡村公路彻底瘫痪。好在婺源乡村随处是景,大家边堵路边欣赏路边美景,却也悠然自得。14:15终于到达江岭,8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半小时。
江岭风光无限。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沿梯田直攀山顶,重峦叠翠。这里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一望无际,岚气升腾。间或粉墙黛瓦,青苗绿茶,溪水碧澄,田舍风光。无怪人称婺源旅游的最好季节是春天看油菜花,而看油菜花最好的地方是江岭。由于还没吃中饭,我们未作停留,缓车游览,就直接穿景区而过。后来我们得知,学校几批特意来婺源看油菜花的队伍,由于堵车,均无功而返,我们是唯一到达江岭看到油菜花的人。
车行约7.5公里,14:30到达江岭景区的三岔路口。往右通往段莘、庆源,往左通往江岭景区——应该是江岭梯田的山顶。我们在此路边的平湖鱼馆中餐,婺源特色,味道不错。之后往段莘方向,依段莘水库沿岸公路行驶约10公里左右,往左有一条水泥盘山公路,路边有庆源村旅游宣传牌,这就是通往庆源古村的道路。亦有一条青石小路直通山顶。庆源村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古村,青山环绕,小桥流水,典型的徽派风格村落。3公里即到村口,由于是旅游旺季,村民在路口设卡收取进村门票,每人20元。我是司机,免票。进入村庄,由于我于春节期间徒步婺源来过此村(详见“骑路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qgao:《印象青石路——婺源徒步穿越游记》),时隔仅月余,不想再游,因此就坐在车里等他们。
16:20从庆源村出来,原路再次返回到去往段莘的路口,继续依段莘水库沿岸公路向段莘方向驶去。见右侧水库沿岸有很多人在钓鱼,这勾起了老吴极大的兴趣,相约找机会来此垂钓。几公里后,弯弯的公路前方是段莘乡镇所在地。不要进镇,就在镇前约1里左右,有两条相邻的、向右拐的水泥路,选择第一条锐角急拐弯而下的路,再次依段莘水库沿岸公路而行。不久有分岔路,有路标,向左直行2公里是通往官坑的路——官坑也是婺源有名的古村,也属于驴友徒步婺源的必到古村之一,我春节期间徒步婺源也来过此村(详见“骑路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qgao:《印象青石路——婺源徒步穿越游记》)。如果不是因为堵车而耽误了时间,完全可以进去游览。这次没有时间了,我们向右过桥,不久离开水库,有分岔路,向右行,过一个村庄,直走到底,17:10再次进村,水泥路到头,汽车已无路可走——西恒村到了。
和绝大多是婺源山村一样,西恒村也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四周群山环抱,两边徽派房屋错落有致,它的周围分布有几个小自然村。远处西北方向群峰看上去好像一般高,峰顶呈长长的“一”字,那就是五龙山。村里难有我们这种游客来访,村民淳朴热情,好客好奇。我们打听去饶河源头碑和登顶五龙山的路,经村民介绍,我们找到汪荣彬(电话15216081902)做向导,他正是当年承包修建源头碑和发源地碑的人,他家正在盖房子,本没有时间带我们上山的,但经不住我们一再邀请,只得应承,向导费80元,我们约好第二天早上7:00出发。落实了向导,放下心来。我们将车停在村后的晒谷场,并在此搭帐篷,就地摘了些村民家菜地的蔬菜做户外野餐,也引得不少大人小孩看新鲜。有村民说山里晚上外面很冷,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住,还有村民甚至端来一大碗猪肉炖春笋给我们吃,味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好吃的竹笋,我们很感动、感激。
二、探源饶河水——徽饶古道,梦幻田园,宝石凉亭,回岭洞天,脚踏皖赣,饮水思源,徽风古韵,俯首即是。
早晨6:00大家陆续钻出睡袋。帐篷上的露水已结成冰块。洗漱、早餐自煮鸡蛋面条、装备收进车里、每人只带中餐干粮、路食和一瓶水——向导说下午14:00左右就可以下山,沿途有山泉水补充,但事实是,上到山脊就没有水了,这是探源历险的第一个伏笔。7:40随向导正式出发,比预计时间晚40分钟。
    出村,向着五龙山垭口方向,沿着田间青石古道前行,这就是著名的回岭古道。传说元末朱元璋打天下,为寻访徽州谋士朱升求得良策,到婺源三访朱升故里回溪,两次未果,只得折道翻越山岭返回徽州,因此得名回岭古道,是徽州通往婺源西北直至饶州的要道,数百年来依然完好。古老的传说,为回岭涂抹了几许神秘色彩,凭添了几分厚重。其实,回岭与徽州众多古道一样,主要是那些谋生、求学、为官、经商之人,南来北往之途。每一块石板的背后,或许都湮没有一段风尘往事。再前行,与溪河相伴,田间绿油油一片皆为油菜,只因山里寒冷花期未到,远处山下青烟渺渺,古树婆娑,如梦如幻。至山下岭脚亭,石砌围墙,木柱青瓦,犹见当年风采。过亭依山蜿蜒而上,丛林幽深,山花摇曳,千娇百媚,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小鸟嘤嘤成韵,石阶悠悠上升,古道漫漫,心旷神怡。竹林深处偶尔闪现挖春笋的村妇身影。快至半山,可见紧邻古道右边脚旁有一山体巨石,底部刻了许多文字,传说此石附近埋藏过大量财宝,当地代传民谣 “大石里,小石边,谁能找得到,富贵半边天”。继续上坡,一路溪畔巨石,形态各异,清泉击石,叮咚作响,瀑布悬泉,白练飞舞,幽潭丛生,临水照花。不久来到大路口,实际上越野出可以从山下村庄直接开到此处。路口上面30余米,就是半岭亭,也已破败。从半岭亭上300米左右,右边有一小路(很容易错过),走几十米,山涧一股清澈小溪涓涓流淌,这就是真正的饶河源头之水。过溪流,即见“饶河源碑”(“饶河源碑”的来历详见“骑路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qgao:《江西的母亲河——赣鄱五大水系(赣、抚、信、饶、修)探源》)。
石碑取材于婺源最常见的青石砌成,正面刻有“饶河源  程宗锦  二00七年三月  江西省林业厅建”等字,背面是“饶河源,位于皖赣交界的莲花顶西侧,东经118°01′04″,北纬29°34′27″,海拔高程为651.85米。2002年12月,程宗锦组织并带领江西省水文、测绘、林业、地质、遥感等部门数十位专家,对饶河进行了全面、多学科的综合考察。2006年12月9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这项省级‘软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并获得通过。  江西五大河流科学考察组  二00七年三月”。我们感慨,五大河流源头碑为什么是林业厅建的而不是水利厅建的,作为水利人,我们备感纠结。照相留念毕,返回到上山的古道,上10余米,右边又见残垣断壁。又上行约1公里,临近垭口,见一堵巨墙挡在眼前,高约2米,厚约3米,墙体遍布千藤,更显古韵。绕墙而过,即到回岭洞。原来由于回岭洞建在回岭垭口上,山风太劲,此墙起到挡风的作用,既能让游人在洞口从容休息,免受狂风肆虐,又阻挡狂风对洞口建筑的破坏,充分体现了先人的智慧。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5: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岭洞是回岭标志性的建筑,位于安徽休宁与江西婺源交界处,是回峰(1375米)和石屋山(1041米)之间的峡口。峡口只有数米之宽,易守难攻,可谓兵家要地。古人在此建了一座石砌的拱型门洞,长约10米,宽5米,高4米,雄关锁钥。婺源一侧上方嵌有青石匾额,镌刻“峡挹”二字。意为“峡谷两侧风光尽收眼底”。洞口里面,左壁的青石板上横书“南幹止峡”四字。南幹为风水学之说法,系指南幹龙脉,源出昆仑山——青海——大雪山南行——云南——贵州——广西——闽粤赣边区结“南岭”——江西——安徽——南京。“南幹止峡”意为:回岭洞这一峡口地处龙脉,令人叹为观止。洞里还嵌有碑刻,为捐资修建碑,有“裔村”、“康熙五十二年”等字。附近村民眼中的回岭洞,乃洞天福地,特别是盛夏,这里凉风习习,清凉逼人,乃避暑胜地。如今回岭洞已尽显沧桑,古树藤蔓上蔽。洞内险象环生,石头松动、脱落。眼看要坍塌的样子,如不加以保护,就将埋在岁月的风尘中,徽饶古道又将失去了一处名胜!传说回岭洞应至少建于明代,因为出洞口(即为安徽休宁界)右侧有一颗五谷树可以为证。据说这棵树是安徽最古老的一颗五谷树,相传是明代从京城迁来的。史料载:五谷树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携回的种子。它可以结出五种果实:稻、麦、粟、豆、玉米。清人周宝英有诗为证:
种自西洋来,佳名五谷树。
但看树婆娑,便知丰欠岁。
五谷树之神奇,就在于它是庄稼丰欠的预兆,因此百姓敬畏,誉之为“神树”。这棵神树根部粗壮,枝干虬劲,但并不高大,只有两丈余。其时枝芽初绽,嫩如翡翠,见不到果实,甚为遗憾。
过五谷树,有分岔路,左下山沿古道通往安徽界内的回岭村。右上山离开了古道,行20余米,再见分叉路,右上坡,一直拔高,纯粹泥路,山林稀疏,泥土松散,坡陡路滑,众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终于登上了莲花顶。顶部为小平台,五六个平方,立着饶河发源地碑。正面朝婺源方向,上书“饶河发源地  程宗锦 二OO七年三月”;反面是“莲花顶  东经118°01′29″  北纬29°34′19″  海拔高程为914.20米  江西省五大河流科学考察组”。众人感慨:小小的碑,看似普通,却是江西五大河流考察组专家们历经十余年,跋山涉水,精确测量,认真分析,一一得出权威的结论,凝聚了科学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立碑是对历史的负责,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顶部东侧有一段凹陷,这是分水岭所在。南侧是饶河的源头水段莘河,北侧是新安江源头水之一回溪河。这是虽是发源地,却听不见一声泉响,见不到一滴水珠。其实源头往往就是一滴见不到的水,但孕育了生命之源,聚少成多,容纳百川,浩浩荡荡,一路欢歌,滋润两岸,养育人民,因而它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5: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莲花顶,俯眺婺源方向,满眼青山绵绵,被山峦挤压的狭小的田野墨绿如毯,期间点缀着西垣村的白墙黛瓦,徽饶古道如飘带蜿蜒,让人对婺源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有了最直观的理解。莲花顶右侧远处有一座尖顶高山,估计应为回峰(1375米)。传说原来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山上还有一个小岩洞,洞里每天会流出半筒米供老和尚食用。老和尚圆寂后,又来了一位小和尚,小和尚嫌半筒米太少,就将洞口挖大了一点,结果却再也没有米出来了。回身俯视安徽休宁方向,山下就是回岭村。人们站在高山之巅,指点大好河山,总是令人心胸豁然开朗。
三、穿越五龙山——一览众山小,远眺阡陌绿野,高山平湖,勇闯荆棘阵,历尽千难万险,体验惊心动魄。
10:30离开莲花顶,向左边沿山脊下几十米到垭口,开始沿着依稀难辨的陡峭山路爬升。高山气温低寒,虽然山下已是春意黯然,山顶依然枯木如冬。我们在齐人高的杂木丛中穿行,荆棘密布,大家脸上、手上相继中招,要么一不小心抓着带刺的树枝攀爬,结果手冒血泡;要么就是被树枝划伤,更别提磕碰、牵扯。倒是锐泉风的小狗在荆刺丛中来回穿梭,如入无人之境。我们一致认为,要想重装登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都很难钻过去,再背上背包肯定钻不过。11:14我们已翻过大小5个山头,右边山下西垣村的醉人山水田园风光始终陪伴着我们。顶峰还很遥远,由于山脊没有水源,我们开始限制用水量了。11:40来到一座高山的垭口处,几条小路汇集于此,并通向山顶。这里遍布山楂树,向导说山楂成熟时,半天就可摘一大袋呢。好在山顶范围山楂树稀疏一点,否则山楂树上的尖刺会更加令人寸步难行。休息了一会儿,继续爬升,12:40上到峰顶,向导说至此我们可以考虑开始下山了。但是我们见到前方的一座山峰似乎比我们脚下的山峰更高一点。经商量决定登上那座山峰。于是我们先就地休息,解决中餐。此时大家都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的水了,而向导什么都没有带,我们都均出一部分干粮给向导,我将仅有的两个香梨给了一个给向导,聊以解渴。餐毕,开始冲顶。13:30终于登上顶峰。至此四周再也没有比我们更高的山峰了,这意味着我们已完成穿越整个五龙山脉、并登上了海拔1580米的五龙山顶峰。
伫立峰顶,激情难抑,纵观寰宇,阳光普照,蓝天如洗,春风骀荡,但见冈峦相接,群峰逶迤,视野辽阔,绵延小山如诸侯朝圣般匍匐在周围,西垣古村的白墙黛瓦,点缀阡陌绿野,段莘水库,高山平湖,如仙女梳妆明镜。北眺安徽方向,亦是群山绵延,层峦叠翠,远方朦胧中似有城市隐现,据说天气特别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屯溪市和黄山。我们又征服了一座高峰,我们用双脚丈量五龙山脉,用生命拥抱徽饶大地,用激情追寻心中的源头。
    在山顶停留片刻,照完相,开始下山。五龙山下山纯粹就是一种冒险。从山顶俯视,道道山脊都向下延伸到西垣村的田间地头,按向导的意思,只要选取其中一道半山腰松树林最茂密的山脊,直接下去就是了。之所以选取松林茂密的山脊,是因为松林茂密就意味着林中荆刺和杂木较少,穿越起来更方便。这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我们果真按此道理选取了一道山脊就往下闯。路是肯定没有的,估计向导也是头一遭走,进入松树林前的荆刺灌木丛就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磕磕绊绊、顾此失彼、时不时还要来一次刺扎枝刮。老吴的爱人摔一跤爬起来,自言自语好像有一根刺还留在屁股上。我说要不要我帮你拔出来?她说不用不用、忍着忍着。进入松树林,虽说情况好点,但山势陡峭,要特别小心枯树,一扶必断,人就摔跤。有意思的是,我们碰上一棵枯树,上面长满了野生木耳,老吴摘了满满一口袋。已近15:00,水已基本用完,但我们还在不见天日的深林中穿越,大家隐隐有了不太靠谱的感觉。好在不多时终于见到一条水平的小路向两头延伸。我们明显感到向导也松了口气。更令人高兴的是路边一股清泉细流而下,锐泉风的小狗第一个冲过去喝了个一塌糊涂,大家也都喝了个痛快,并将水瓶装满,水的危机终于解除。
向导说,沿着小路向右走,会近点,但难走一点;向左走,远点,但好走点。大家实在被荆刺林搞怕了,一致选择左走,哪怕路远的。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一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刚开始的路确实不错,向导说16:00就可以下山。十分钟后,见到了村民沿山路铺设的铁丝,这是用来捕野猪的——晚上通上电,野猪一碰即被电倒。这也确实说明只要沿着电线走,山下村庄不远了。但是走着走着,电线不知何时没了,向导试了几个方向下去探路,都无路可寻,只见他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村里人问起路来——向导问路,这让人顿感紧张——最后只得硬闯了。其实这时大家都已疲劳,丛林幽深,地表铺满厚厚的枯叶,十分湿滑,山势愈发陡峭,小狗再也不像原先那样在主人身边来回的跑,它连溜带滑的串到主人前头,就站在原地,吐着舌头,揣着粗气,回头看着主人如何下来,有时甚至立起身来,趴在主人面前要抱抱。它的主人下山的气势确实很震撼,他往往速度快起来就刹不住车,然后整个人就像推土机一样向山下铲去,身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有时候走着走着,老吴会突然说一句:哦哦,又破相了。大家回头一看,原来他的脸上又被树枝划了一道线。下到深涧,沿溪流而下。巨大的岩石被水流冲刷,布满青苔,无法立脚,沟壑纵深,一旦跌下,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地方大树被人砍倒,盖住了深涧、沟壑,大家只得直接在树上爬行,更是险象环生,很有丛林探险的感觉。
历尽了艰辛与磨难、险象与伤痛,终于冲出丛林,见到了田园山庄。一看时间,已是17:00,大家清点战果,人人身上挂彩,老吴外加背包罩撕破;我爱人袜子撕破,手脚有暗伤;我登山鞋进水,其他人不肯说。见有村妇用绑带背着小孩在田间劳作,问此为何村,说是源头村。
四、惊美源头村——三面环山梯田绕古村,粉墙黛瓦古树掩溪流,民风淳朴,堪称婺源最美的小山村,却养在深山人不知,婺源深度游的绝佳去处。
无意中还是闯进了传说中的源头村。这里离西垣村约3公里,徜徉在源头村,看梯田三面环绕,参天古树成林,源头溪流潺潺,村舍依山伴水,可算得上是婺源最美山村的典型代表。
婺源山村之美,美在山。婺源的山村,无一不依山而建。山给村带来神秘、幽深。源头村背靠五龙山,山高地沃,山体宽厚,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终年云雾起舞,壮如五龙,壮哉美哉。
婺源山村之美,美在水。婺源的山村,无一不伴水而生。水给村带来繁荣、灵动。源头村最先受到母亲乳汁的滋润,饶河源头之水穿村而过,清澈甘甜,清逸灵秀。一路接纳、包容,最终汇成滔滔饶河水,流入浩瀚鄱阳湖。
婺源山村之美,美在树。婺源的山村,无一不有古树。树给村带来厚重、生机。源头村的古树,可不是那么一两株,而是成片成林,树影婆娑,它们撑起这里的“长”,展示这里的“茂”,高擎这里的“美”。使源头村古朴与新生并存,历史与现代交融。
婺源山村之美,美在屋。婺源的山村,无一不白墙黛瓦。屋给村带来悠闲、宁静。源头村的屋,虽没有晓起、庆源、思溪、理坑等古屋的飞檐翘角,砖雕、木雕、石雕那样的豪华,但同样的白墙黛瓦,掩映在古树下,衬托在葱绿中,老远就显得那么耀眼。走进源头村的民居,更能感受到那份宁静清悠,别有一番乐趣。
婺源山村之美,美在花。婺源的山村,无一不鲜花环绕。花给村带来绚丽、色彩。都说江岭或许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那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但在源头村,梯田三面环村,云雾缭绕,将村庄包裹在中间,那梯田的气派,就盖过江岭梯田许多。由于山里气温较低,油菜花还没有开放,我们没有看到油菜花盛开的景象,但那绿油油的油菜花苗层层叠叠,已足够令人陶醉,如果赶上花期,估计在婺源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了。
源头村,堪称婺源最美的小山村,却养在深山人不知。
   
18:00,搭乘一农用货车返回西垣村。司机告诉我们,江岭的高速公路路口已开通。告别向导,开车返回,路过江岭,下车拍了几张照片,上高速,至婺源县城吃晚饭,再一路高速,23:00到家,饶河探源圆满结束。
骑路人
2012年4月1日完稿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19 2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冰山雪莲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0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书迷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05: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 收益 匪浅
蜗家佳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1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简简风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