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风是一个“外来打工妹”,也是户外玩家的新手。但是,在她初涉户外的时候,让她感到惊讶的并不只是户外的美景,还有那布满山野的垃圾。“不要等到山野充满垃圾才想到清洁,不要等到我们的子孙无山可爬才想到挽回”,静风呼吁所有的户外玩家爱惜山野,“做不到不留痕迹,至少做到不留垃圾也好。”
响应有识之士的召集,静风参加了清洁山野的户外公益活动。
初涉户外:被满山的垃圾惊呆
清洁山野活动缘起于一个多月前的一次户外活动。
光棍节当周的周末,东莞的户外登山届的朋友们自发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有“户外天堂”之称的船顶底成为驴友们的首选目的地,初涉户外的静风也慕名而去。
“船顶底的景色真的好美,很适合玩户外的驴友们。”船顶底给静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各路驴友的汇集虽然热闹,但同时也给船顶底带来不小的破坏,“很多领队根本没有环保意识,驴友也毫无禁忌,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
船顶底归来,不少驴友在磨坊上发帖批判乱丢垃圾的不环保行为,来自东莞的天伟发起了一个名为“清洁山野一起行动”的活动。
在召集帖中,天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种行动,你没有付诸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力量;
有一种氛围,你没有感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能量;
有一种责任,你没有承担过,就不知道其中的份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户外活动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森林、走向山野、深入洞穴……然而,伴随着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多的物质垃圾和干扰行为也侵入户外环境,对大自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么,在登山徒步的时候,在欣赏自然风光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如何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是否可以降低干扰、带走垃圾、帮助大自然恢复原有的宁静呢?如果您愿意,请你加入我们,加入到清洁山野的行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以行动带动和影响他人。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付出,大自然将会更加美丽。
清洁山野,人人有责!清洁山野,一起行动!
“话语虽然朴素,但却引发了我的共鸣。其中这种情况不只是在船底顶,白云嶂、罗浮山等地也无一幸免。”有感于自己的亲眼所见,静风决定加入到这个很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去。
现实问题远超想象
“出发前以为大家都喜欢户外,以为大家都会爱护户外环境,以为我们带的十个蛇皮口袋可以跟随我们一路走下来不会被塞满,以为清洁山野我们可以做好,以为我们可以很开心……然而,终究只是以为。”静风的言语中满是自责。
出发前,天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还特别对参与此次清洁山野活动的志愿者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给大家详细讲解了“LNT环保法则”(Leavenotrace,不留痕迹),队友们也自发准备了蛇皮袋、登山手套、夹子、钳子等清理垃圾的工具。
尽管如此,这次清洁山野活动还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和问题。“一路上行,情况还算可以,垃圾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到了第一个休整点,我们就彻底惊呆了。到处都是八宝粥罐、红牛罐、塑料瓶和塑料袋,还有烂掉的户外雨衣和裤子,散发着恶臭味。”静风说。
大家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了垃圾拾捡和分类的工作中去。很快,两个蛇皮袋就被装满。
“考虑到行程刚开始,我们不能把垃圾背上去再背下来,所以我们打好包之后放在边上,希望有从这里下山的驴友可以帮忙带下山,毕竟这是大家的户外,我们一直相信,天下驴友是一家。”起初,静风还抱着这样的幻想。而随着垃圾越来越多,静风和她的队友们完全没有了户外的轻松心情。
“看着这些令人恶心的垃圾,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无法轻松,不仅仅是因为背上了垃圾脚步无法轻松,更不能轻松的是心情。”
他们的活动计划也是联山环线A上B下的,着重清理望顶营地附近的垃圾及污染水源的排泄物,尽力而为,希望还山野一片宁静和美丽,然而到了西坑窝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所有能装垃圾的袋子都装满了。
“天伟后悔没有带足够的蛇皮袋,可是就算多带上二十个三十个又怎么样呢?捡完了我们能背下去吗?”静风言语中透露着一丝气愤和郁闷。
反思和经验总结
“只要有人丢,垃圾就是永远捡不完的,我们需要从根源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清洁山野活动归来,静风和队友们进行了反思和经验总结。
他们认为,下次再来一定要多带垃圾袋和夹子,减少个人装备,以便轻装上阵。然后,要在休息点做一些标语,号召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把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下山。
“我们也曾想过把情况反馈给当地环保机构,请专人来管理,但是船顶底毕竟不是风景区,要实现专人管理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思考过种种可能性之后,他们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做的只是成立一个组织,号召更多的驴友加入,把清洁山野的活动继续做下去。
“既然我们大家都喜欢户外,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爱护户外环境,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干净美好的户外环境。爱山野护山野,靠的是大家的自觉和自爱。不要等到山野充满垃圾才想到清洁,不要等到我们的子孙无山可爬才想到挽回。”静风向驴友们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虽然LNT的法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要是能做到不留垃圾也是好的。”
LNT环保法则要点
●食物
尽量减少包装,不要带易碎的容器
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用具
计划合适的量,避免浪费
食物残渣包装起来带走
清洁品尽量少用
勿在水源直接清洗物品
污水最好倒在离营地和水源合适距离(50-70米外)的、深25-30cm的土坑中
●排泄物
建临时厕所,挖坑掩盖
厕所应在离水源和营地60-70米外的地方
使用的卫生纸应掩埋、包装起来或焚烧掉
第二天一早要拆除临时厕所,并将石块等归回原位
●个人卫生
尽量少使用肥皂,可使用挥发性、可降解的清洁剂
勿直接在水源中洗脸、刷牙、清洗衣物(30米外)
使用过的物品包装带走
●营地
避免对植物的破坏,最大程度上保证再生(最好在无植被的硬地)
帐篷搭在同一地点不能超过2-3天
至少离水源、植被、村落60米以外
帐篷周围勿挖排水沟,地区如过度潮湿请另寻地点
避免用石块压外帐、地席等,以免破坏小环境
撤营时清扫营地,并确认无垃圾
不要制造噪音,影响第三人
●行军
有小路时走小路,勿抄捷径,或开新路
勿砍伐树木来开路
若无小路,可选择对植被破坏力最小的路线
●防火
干燥季节、气候谨慎用火
对一切引火物引起足够重视
不要在帐篷内用火(吸烟、做饭)
只用炉具、不点篝火
●动植物
物品不要悬挂在鸟巢附近
不要采摘、拔毁任何植物
尽量不要带宠物到野外,它们的排泄物一样要挖坑掩埋
●好习惯
如果开汽车/摩托艇/摩托车要避免漏油
把未用完的燃料都带走,拾起其它的空GAS罐
带来的东西就要带走——不留痕迹
尽量少的开新路(尤其自驾车、探路……)
不要砍活树,用死树做引火物(哪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
同一地点不宜久居
●提示
把所有垃圾带下山,用塑料袋装好
随身携带垃圾袋,一路随时拾拣垃圾
不要掩埋垃圾、压在石头下,动物会挖出来
不要掩埋在雪里,天气变暖时会暴露出来
所有的装备、物品都配备口袋(记者于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