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线穿越游记(五):D3:勇闯

6
回复
1235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4-3-20 1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勇闯
D3: 7月18日
天气:雨
线路:2900营地(海拔2985米)——盆景园——白起庙(海拔3288米)——石梯子——楼上楼——鳌山导航架(海拔3475米)——西跑马梁——药王庙营地(海拔3361米)
下刀子也要往前走
71802:40困在帐篷里已经快两天了。查看我的户外手表显示大气压强一直在变化,从上山的1007百帕到1006百帕,再到现在1005百帕,预示天气仍将难以好转。好不容易熬到600,老天爷继续像昨天那样哗啦哗啦的由小雨到中雨,中雨到大雨,再由大雨到小雨,轮回的转,一秒钟都没有停下来,这让我们无比的焦躁,我们在帐篷里每餐就是将锅盔撕碎,放到烧开的紫菜、番茄等各种蔬菜调料包的汤里面一起去煮成糊糊吃,已经连续吃了三四餐了,再吃确实让人崩溃。好在我的装备,如帐篷、防潮垫、睡袋等,经受住了如此恶劣天气的长时间考验,否则非得出大问题不可。
1000大气压强再次上升到1007百帕,说明天气变化还是很强烈。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但是雨势明显减弱了一点点,这时我们决定立即收拾帐篷,坚决要往前面赶一段路。因为大家再也憋不住了,再呆在帐篷里一天,个个都要崩溃。特别是要赶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去,为的是查看一下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如果还是下雨,那就只能考虑就近下撤了。于是我们冒雨收拾装备,由于下雨,我们的负重比原来更加重了。
10:55大家怀着下刀子都要出发的决心,终于在雨中背起背包,冒雨向山上进发。
只有那块石头上有手机信号
前进的路要向上穿过营地,小路在深深的草甸中清晰地蜿蜒而上,或急或缓的一直在上坡。这个山坡叫“里面坡”。向导说,上山的人走到这里才算是走到秦岭里面了,也就是说我们上山已经3天了,现在还没上到秦岭的主梁,秦岭山脉可真宏大啊!雨雾使能见度不足50米,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景色。我们穿着冲锋衣、冲锋裤,再套上雨衣,基本阻挡了狂风斜雨的进攻,雨水打在脸上,迷糊了眼镜,干脆将眼镜摘了。只是再好的登山鞋,此时全部都进了水,无一幸免。
爬坡约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一个山梁,四周有很多一人多高的小松树,这些松树,可都有200多年的历史,可惜因多年前的一场罕见的干旱而枯死,光秃秃的枝干曲折盘旋,疏密有致,婀娜多姿,巧夺天工,胜似盆景,所以这个山梁叫“盆景园”。或许是雨雾阻隔了视线,我们没有见到更多盆景园内千奇百怪的枯松奇观。12:15快上到梁顶,就地休息。就我而言,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首次突破海拔3000米的登山高度了。这个高度,除了一些冷松和高山矮柳,就是满山的绿草鲜花铺地,再也找不出其它的灌木,我们随便吃了点东西全当中餐,就继续赶路。
上到梁顶,眼前豁然开阔,平坦的高山草甸,一簇簇的遍布高山矮柳,像是穿行在我们南昌的茶园一样。穿过草甸中央时,见到路边直立有一根约2米高的树桩,上面缠绕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布条,如果是晴天,应该能成为穿越高山草甸的最佳路标,或许雨雾使能见度太低,我们看见的景物和晴天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没办法,一叶障目,不见秦岭。向导说,那是他师傅十年前立的一个路标。穿出草甸,站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能够收到飘忽不定的手机信号,我们各自赶紧给家里人报平安,下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点,可能要到后天去了。刺客查看了墨迹天气,明天多云,后天天晴,再往后又要变天,不管怎么说,明、后两天的好天气也算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为此,我们决定继续往前赶路到下一个营地。
过草甸后,仿佛进入了由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冰川石与草甸构成的便石游步道上行走,几乎感觉不到坡度,四周都是形态各异的冰川石,石头之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闲花野草,非常漂亮,我们当是在雨中徒步。14:15海拔3305,路边见到一处石砌的三面墙体,无顶,面积约10余平米,这就是白起庙。白起一生战功卓著,为秦国一统大业立下不朽功勋,他同王翦、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将,这个庙就是为纪念他而建。原来的白起庙香火旺盛,神像因年代久远,几辈人供奉早已变成文物级了,10几年前被附近的文物贩子偷走,现在的白起庙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孤零零的立于这荒郊野岭,任凭风吹雨淋,估计若干年后,白起庙也是仅剩地名而已。
初见石海
过了白起庙后,小路开始慢慢爬高。这段路人称“石梯子”,形容上一层马上接着再上一层,如梯子般上个没完。这段路虽然坡度不大,偶尔还会有几段小小的下坡,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也拔高了150多米。如果仅从今天的路程来看,从2900营地到下一个药王庙营地,应该算是整个鳌太线的穿越路程中最轻松的一段路程。但由于我们十一点钟才开始出发,又是迎着狂风斜雨。所以难度就比平时大了好多,雨水和汗水早已湿透全身,高山上气温只有5℃左右,稍一停顿,立刻冰冷刺骨,仿佛要丢失体温一般。路边不时能看到驴友在路边垒砌的玛尼堆,玛尼堆是藏传佛教的习俗,我在自驾川藏线中有详细记载(参见“骑路人”的博客:)这里就不再累述。
15:15海拔3340,来到一片完全由冰川石构成的陡坡脚下,人称“楼上楼”,意为石梯子走完后要上的最后一层楼。这是鳌太线上第一个要翻越的冰川石陡坡,虽然和后面我们翻越的荞麦岭、飞机梁、九重石海等冰川石陡坡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但当我们第一眼看见如此壮观的冰川石山坡时,还是被它的雄伟气势震撼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川石布满整个山坡,山坡上除了冰川石,没有一丝杂质,见过庐山的冰川石地貌,但与秦岭山脉的冰川石规模比起来,真的是如沧海一栗。因此,人们将秦岭山脉的冰川石山坡叫做“石海”, 即石头的海洋,确实名至实归。攀登石海,也是鳌太线上的驴友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验。在石海面前,我们只能回到远古祖先走路的摸样,四肢攀爬。石海也是鳌太线上比较容易迷路的路段,它不像草地或泥路,都有明显的路迹,石海上没有一点路迹,而且遇到大块的石头,你只能绕它而上,绕来绕去,你就离开出口很远了,特别是在雨雾天气,没有参照物,十有八九就要迷路。据向导说,去年816日,一群驴友从太白向鳌山反向穿越,就是在“楼上楼”这个地方下错了方向,结果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爬了半个来小时,上到顶端,就明显感到是一个新高度,视线开阔,在雨雾中目力所及的都是高山草甸,石头混杂其中,我们已经行走在鳌山西跑马梁上了。向导说,如果天气好,就可以看见右前方的鳌山导航架了。
跑马梁和鳌山登顶
西跑马梁上的小路清晰地在草丛中蜿蜒前伸,鳌山的最高点,也就是导航架还在小路的右侧几百米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离开清晰的小路,向右前方草丛中寻找依稀可辨的、前往导航架的小路。
鳌山大梁为什么又叫西跑马梁?“西”是相对太白山而言,螯山处在太白山的西面,所以也叫西太白,是秦岭第二高峰。太白山大梁叫东跑马梁,所以鳌山大梁就叫西跑马梁。“跑马”形容鳌山山脊的宽大、平坦、气势恢宏。有人说,在西跑马梁上,百余匹骏马并排飞奔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可见秦岭山脉的雄伟壮阔。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600海拔3438,我们平缓地终于登上了鳌山最高点,见到了梦想千遍的鳌山导航架。鳌山是秦岭山脉最为原始的区域,这里人迹罕至、石海遗迹遍布,因其海拔高、攀登难度大,无人区较长、风景秀丽而成为众多登山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鳌山如同一位冷傲的姑娘,静静隐居在人迹罕至的深山。
鳌山的最高点在我们能见度不足50米的范围内看就是一块很大的平顶,导航架实际上就是几根粗壮的木头三角支撑起来,在鳌山之巅屹立了几十年,木柱大多已经腐朽,几根外围支撑柱也已彻底断裂,但仍有几根木柱坚强的挺立着,直指苍穹,就像秦岭山里人不屈的性格。据说是原先为飞机导航用的,现在已经实现了GPS、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所以这些导航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太白山顶也有一处这样的导航架,叫东导航架,所以这里也叫西导航架。不过在这气候多变,高寒地带,估计若干年哪天狂风会将它吹倒,导航架也就仅剩地名而已。导航架下石头上用红漆标出此地高度为3477米。这是我创造的新的登山高度记录,但这个记录将在后面的几天随时被打破,所以兴奋归兴奋,却也有一种淡定在心头。饥寒交迫的雨雾中,我们没有见到那块形似鳌头的巨石,这让我们感觉些许遗憾。不过,实现了登顶鳌山的愿望,哪怕就此下山,也不算太亏了。
邂逅太白神兽:羚牛
离开导航架,向东寻找草甸中的小路继续赶路。导航架四周水窝子密布,反正鞋子早就湿透了,所以干脆趟着水就过去了,走起来反而简单多了。路两边到处都是驴友堆砌的玛尼堆。1640海拔3415米,我们基本上是在平坦的西跑马梁上最右边行走,雨时断时续,大家全身基本上湿透,一停下来立刻感到透心的冷。虽然能见度不好,但右侧深深的大沟里云海翻涌,宽阔的大梁更显浑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秦岭山脉不愧为中华龙脊的称号。
1730我们的右侧雨雾突然散开了,甚至露出了一片久违的蓝天。远处高山耸立,显现出壮观的云海以及秦岭大沟的广阔宽度和无底深度,气势磅礴,如梦如幻。向导说,远处的山峦就是“23公里处” 上山的必经之路。十来分钟后,雨雾又重新布满四周,能见度再次降到不足50米,好像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但不管怎么说,老天爷还算是开眼了,总算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下秦岭山脉跑马梁上壮丽的景色。由于后来我们在东跑马梁上也是大雨倾盆,所以这十来分钟也是我们唯一一次欣赏太白山上跑马梁风光的机会。
我们大肆庆祝了一番,继续赶路,走不远,奇迹再次眷顾我们。向导突然发现前方不足百米处的浓雾中,一群羚牛正在悠闲地吃草。向导赶紧叫我们噤声停下脚步,静静地观赏这群野生羚牛。这群羚牛足有十几头,个个全身披满白色长毛,飘飘然格外潇洒漂亮,成年羚牛比家养的水牛个体还要大,牛角长度介于水牛和黄牛之间,小羚牛犊子依偎在大羚牛身边,远方山岚云海翻腾,恍如仙境,羚牛恍惚成为了现实中的太白神兽。向导说,有人穿越十次也见不到一头羚牛,我们真是太幸运了,能够如此近距离观赏一群羚牛,几天的风吹雨打完全值得了。我们赶紧拿出相机拍照,羚牛也突然发现了我们,估计它们也是倍感意外,一时也愣在那里,我们就这样相互对视着,谁也不准备让路,也许高大威猛的头牛觉得我们已经侵入了它的地盘,开始作出进攻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向导叫我们赶紧慢慢后退,直到退到羚牛认为的安全距离,我们这才开始大声吼叫,羚牛或许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人,于是转头向悬崖方向落荒而逃,瞬间不见了踪影,我们这才得以通过。
后面的路程向导一直在津津乐道这次巧遇,他说,实际上,鳌太线穿越,最危险的动物就数羚牛了。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捕杀一头羚牛直接判无期徒刑,多年的保护,秦岭山脉已有几千头,根本不怕人。一种是领头的公牛,一种是斗败落单的公牛,还有一种是护犊的母牛,人如果靠的太近,就一定会被牛顶伤。有一年一位妇女上山采药,突然与羚牛相遇,就被羚牛顶成重伤而不治身亡。其实刚才我们也很危险,能见度太低,如果我们只顾低头看路,真的就会一头撞进羚牛的怀里去了,想想真是后怕。
路过羚牛的地盘,我们一直沿着西跑马梁右侧悬崖边的小路走着,沿途各种形状各异的岩石与宽阔的高山草甸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雨又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正当大家走得几近崩溃的时候,19153328,几堵巨大的岩石出现在我们面前,岩石高约10几米,像座小山,在平坦的高山草甸上十分显眼。向导说,药王庙营地到了。只见其中一座岩石上,离地2米多高的中部,用石块砌了个高、宽、深均约1米多的佛龛,里面的药王神却不见踪影,这就是药王庙。药王庙下面地面平整,三面巨石怀抱挡住了狂风,是最佳搭帐篷之地。四周岩石缝里有很多水窝子,雨季可以作为水源。由于李老师和刺客都出现了体温丢失的严重状况,搭好帐篷就钻进睡袋打哆嗦去了,我煮好三个人的晚餐,吃过晚餐,相继缓过来了。
2100天渐渐黑下来,我们将晾在外面的湿透的衣物等装备收拾好,终于躺进了帐篷,舒舒服服地进入了梦乡,没雨的夜晚多好啊!我当然是将帐篷紧挨着大家搭建的,以免万一下雨被困,孤苦伶仃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教训啊。
(待续)
骑路人
2013年8月23日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0 2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下
书迷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1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自由风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0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鼻涕潴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守候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23: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树的泪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