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捐助的若干个思考之二:不合理的捐赠方式 (转自北方网北方户外北方助学版)

3
回复
917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1-1-1 15: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民间慈善问题思考之二:不合理的捐赠方式  

                                                 (转载乐助会——原作者:金星)


链接地址http://www.ahelp.cn/bbs/dispbbs.asp?boardID=29&;ID=22063&page=1

一、不合理的捐赠方式:
1、过份热心送物资:
有的捐赠者,对所捐赠的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这一份爱心感动天地。因此他们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借去贫困地区访查学生的机会,向自己所捐赠的学生送上一大袋物资。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危害性:攀比心理令孩子们抱歉捐赠人。试想,在一班受助学生中,可能因为你的经济环境好,能送上这些物资给你所捐赠的孩子,但其它没有收到物资的孩子,在羡慕这个学生的同时,便会怪罪他们的捐助人没给他送礼物,不但没有感恩的心,反倒抱歉社会对他们的不公。
2、自我心理的高标准物质捐赠:
有的捐赠者在捐赠物资的时候,将自己富裕的家庭环境对物质的标准来作判断,如所捐的书包、文具、食物都是名牌货。
危害性:孩子们从此对清淡的生活失去平衡。这些高标准的物资与孩子日常的物资的差异,会令孩子们对家乡更加不满,对现时的生活环境失去平衡。你的那一块名牌饼干,则令他对家乡的所有饼干从此失去兴趣,你给他带来的只是一刻享受,却令他们从此陷入痛苦中。
3、包揽所有项目的盲目捐助:
有的捐助者,对所捐助的学生读书一切项目都包揽起来,令受助学生的家庭仿如找到救世主一样,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
危害性有二:
a)孩子对捐助的缺乏正确的理解:过份的包揽捐助,让学生们以为城市人真的太富了,钱来得太容易了,所以才这样对他们。
b)  学生家庭的依赖感:要知道,在我们捐助他们之前,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能勉强承担,而一下子将学生全交让捐助人包揽了,农民意识令学生的家长失去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更有可以教导孩子向捐助人伸手提出更多的要求。
4、缺乏博爱精神的捐助:
有的捐助者将所有精神只集中在自己所捐助的学生身上,尤其是在国家省免政策下,仍然对原来捐助的孩子难舍那份情,将原有的捐助金额在学生非必要的方面继续捐助。
危害性:对其它渴求帮助的失学儿童不公。天下的的失学儿童难道只是捐助者所看到的那几个?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地区的地方比比皆是,如将精力只是集中在自己眼前的孩子身上,势必令更多的孩子错过求学的机会。且作为捐助人,能用同等的付出便能帮助多一个失学儿童而不为,何等之残忍!
5、随波逐流的捐助:
当某一个地区被披露有求助学生,或是某一媒体报道某一个特殊个案,便出现全社会都来帮助这一地区或这一人。
危害性:社会爱心受到伤害。突发事件的出现,或是媒体妙笔的报道,常常能十分打动人心。众人齐齐表达爱心,这种情怀有如孝感动天。但是众人同时的关心,却令社会慈善资源产生冲突,小则浪费志愿者的付出,大则引发各方面的矛盾,这样定必令社会的爱心人士受到伤害,对整个社会的慈善资源受到影响。
6、“劳斯莱斯式”的豪华善事:
社会常出现这种现象,开着一大群车浩浩荡荡的去贫困地区,为的是送一些物资或帮助几个学生,场面豪华且摆设豪华。
危害性:令受助者不会感恩社会。这种感受如同富人家摆阔一样,对孩子的教育相当不利。太大的反差,令受助者以为,城市的人都是富得漏油,他们钱多得没在去,跑来我们这里抒发一下。他们不会因受到帮助而感恩社会,慈善因此不能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
7、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善事:
有的社会热心人士,视天下之任为已任,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向朋友借贷的来帮助别人,将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乐趣。
危害性:成了社会的反面教材。乐助会除了反对“劳斯莱斯式”的慈善活动外,更反对“苦行僧式”的自虐而助人,假若你是一人吃饱全家幸福的单身汉尚可接受,假若慈善是你的事业无可厚非,但如果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儿,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人者,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儿的保护为天下间第一责任,尚若放弃这一责任而去帮助他人,有点象病态的行为,这对社会不但没有帮助,反倒令千百万个家庭“谈助色变”,对整个社会的爱心资源是一个打击。
8、随机式的慈善行为:
社会的助学机构很多,上有受惠全国的青基会(由团委负责的)、省扶贫办(教育局负责)、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下有各种类型的民间慈善组织——小如绿豆的乐助会就是其中之一。
常有社会团体,某天想到了要去助学,于是随机性的找到一个学校,将捐款帮助了几个学生。但是他们事前却从未去了解,这几个学生是否受到其它慈善组织的帮助。
危害性:为贪污制定温床。一个媳妇受多家茶礼,但媳妇迟早要过门,这个骗局总会露馅的。但助学不同,山高皇帝远,你送了钱就走,学校是否将钱用到实处,学校是否将同一个学生推荐给多个捐助人,学生是否还继续上学、国家的政策是否有所变动等等,你都一概不知道。任何事件,一旦没有管理,迟早会出现问题。
9:不计成本的捐助方式:
在我们的过往对贫困学生访查活动中,有的志愿者说那怕翻上几个山头,也要将那个学生访查回来。他没有想到,贫困学生到处都是,用同等的时间,他可以走访其它村镇十个学生。
我们也不断的有会员,在自己的家乡或朋友中随意找到几个求助学生,要求乐助会前去助学。
危害性:浪费社会慈善资源。对学生的资助,除了定期汇款外,更多的工作是:捐款的到帐、发票的收取、学生是否继续读书、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的书信往来等工作,这些工作是保证捐助人助学目的得以实现,保证捐款不被挪用。 但这一切的工作都要成本的。一个电话可以查询一个学生,也可以查询数十个学生。一次回访可以核实一个学生情况,也可以核实十多个学生的情况。如果我们象游击队的工作,那不但浪费资源,更无法长期坚持。
10、轰动效应的捐助行为:
常有的单位,为了创造轰动效应,为着一、二个学生,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尤其将收到的善款,全部用在这一、二个学生身上,令到这个受助学生,忽然象天之骄子一样。
危害性:做秀行为令社会质疑慈善的目的。社会需要轰动效应去感化,这是可以理解,但是慈善如用“做秀”的行为去进行,则会给社会风气带来坏的影响。如果这是一个单位自己掏钱来做,在适量或可以容忍的角度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用热心人士的钱去做善事,那则是慷他人之慨的行为,对爱心人士则是一个大的打击。冲动之后,他们会反思的。
11、深挖洞的无序捐助行为:
每当我们发现一个贫困的地区,有时会因为已熟悉了当地的环境而无止境的开展慈善活动。仿佛世上只有我们自己能帮助他人,也仿佛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需要我们的关心。
危害性:让受助地区产生依赖现象。对一个地区的过份关心,必然令当地人产生信赖感,从现在社会的情况中大家均可看到,有的地区帮助十多年,还是那样的穷,而当地人更是宁愿等救济也不自己努力去工作。乐助会的助学经历中也出现过地方宁愿放弃国家的政策享用而要求乐助会去帮助的现象。各个地区一直都有官方的慈善在顶着主樑,而港澳的慈善也经常进入这些地区,深挖洞的捐助,对自己的付出及社会的慈善资源,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12、对受助者的来信毫不理会:
捐助者常常要求学生受到捐助后必须每学期来信,也许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也许是想知道学生是否收到捐款。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是从未想过回信学生,因面对学生的所有来信均没有回复。
危害性:对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打击。俗话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贫困学生本身就是弱势社群,他们的心灵本身就是脆弱的。孩子们坐在课堂上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救世主式的、施舍式的助学,对孩子的自尊是一个严重伤害,对他们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如果你那捐助的孩子说出:叔叔阿姨都不理我的。我真不知道你的捐助是帮了他还是伤了他?
另:不论何种慈善方式,都需要采用理智的行为,以及合理的方法。
冰心雨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1-1-1 16: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走走停停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1-8-23 0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奸笑中!
心情夏季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1-8-23 05: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挂挂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