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网记者 肖庆华 5月2日17:47报道)近几天,重庆市各大驴友论坛和驴友QQ群里,讨论最多的都是“6驴友南川后河迷路”事件。虽然这几名遭遇暴雨失去联系的驴友,最终安全脱险。但出游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小觑。虽然这次意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仔细看看,意外其实可以避免的。不少驴友建议,雨季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要驴行,如果出行,尽量避开峡谷河流。
驴行向导和背夫是关键
2007年9月,第一次驴行的“袖舞天香”,背着帐篷睡袋,跟着16个驴友们去了华蓥山,“穿越圣天湖。2天的行程。”从此以后,她爱上了驴行。
“袖舞天香”是一名女驴友,她在2007年成立了一个驴友QQ群“自由飞翔”。群里有123名成员,他们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驴行,5年来,“袖舞天香”一共参加了不下50次。
“暴线和FB,基本上各占一半。”在驴友业内,暴线是暴走路线的简称,而“腐败线路”则缩写为FB。
“暴线最好男生多一点,因为每天要走10个小时以上。女的太多,容易拖后腿。”“袖舞天香”说,FB的线路简单轻松,男女比例不讲究。
“袖舞天香”说,她最难忘的一次暴线,是在2007年年底的毕棚沟(四姑娘山)穿越。“12个人,老中青都有,4000多米的海拔,强烈的高原反应。”在雪山上暴走了16个小时之后,他们成功穿越。
但“袖舞天香”承认,这次成功穿越的关键是,他们请了向导和背夫。“我们都会尽量选择别人走过的,有攻略的线路。有向导是最好不过的。”
对于此次驴友失踪事件,“袖舞天香”介绍说,后河本来就是一条暴线。“沿途没有人家,全是在山林里面穿。”因为后河难度太大,“自由飞翔”QQ群的驴友们,一直没能成行。
临时改变线路 躲过山洪
李丞泽也是一名驴友,因一次“后河”迷路脱险经历,以及成功躲过“潭獐峡”山洪,在圈内小有名气。
2010年春节前,李丞泽和几名驴友一起暴走后河,线路相近。“我们那次的线路应该是从出发地下山,然后遇到河就往河的上游走,结果我们走顺着河往下游走了。”当时是冬天,全程涉水,李丞泽的背包有70斤重,里面准备了2天的食物。还带着炉子,锅,菜,油等等,自己可以做饭。
因为河道越走越宽,他们发现走错了路。“我们其实是走错了路,因为没有按照预计的线路走,所以并没有走到后河。”由于预计的是两天的行程,走到第三天时食物预计不够了。“担心体力跟不上,就把不重要的准备全部都丢了。”
走到第三天傍晚,筋疲力尽的他们终于看到了一户人家。
说起这次南川驴友遭遇洪水的意外,李丞泽觉得完全可以避免,他告诉记者,曾经自己跟朋友计划去万州潭獐峡驴行,“一路上听天气预报,说可能有暴雨。于是商量了一下,临时改变主意,去了潭獐峡附近的另外一个峡谷。”
等李丞泽们从峡谷出来的时候,得知10多个驴友在潭獐峡遇险。“朋友们都以为是我们出了事儿。真的是万幸啊。”
雨季尽量减少驴行
虽然成功躲过了“潭獐峡”山洪,但李丞泽并不认为这只是偶然。“出发前,我们都会仔细研究目的地的天气情况。而且完全可以视具体情况,改变既定线路。同时都有备用线路。”
在我国南方,4-9月为雨季,但在驴友的经验中,5-7月份是雨季中不适合驴行的。“我们有一次就遇到了涨水的情况。非常危险。”李丞泽说,原先的路在河道边的,结果涨水以后看不到路了,也不知道河水有多深,更糟糕的是队伍还走成了两部分。“所以我们只能手拉手连在一起,一起在河里走。那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全都走得提心吊胆的。”
此后,李丞泽他们实在是憋得难受,非要在雨季驴行,也是尽量避开峡谷河流。“山洪一般在峡谷里容易形成,宿营地和行走线路,都要避开。”
对于驴行的经验。李丞泽这样总结,主观因素首先要身体允许,没有重大疾病。其次要吃的苦受得累,要具备良好的方向感,即使自己方向感不好,队伍中一定要有方向感很强的人。客观因素就是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保持电话有电。要走自己力所能及的线路,太暴太生疏的线路一定要有向导。
切记,尽量不走夜路。“我们有一次为了赶路,决定走夜路,走到第2天的凌晨3点多,结果是在原地打转。”李丞泽说,能找到当地的向导很重要。还有就是尽量找个以前走过这个线路的人一起走,这样更安全点。
在同行的驴友的队伍中,一定要有一两个体力好,方向感强,责任心强的人,一旦迷路,他们可以出去寻路。“出去驴行,大家一定要一心,要有责任感,互相帮助,不能有小分队,或者是分开行动,这点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