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线穿越游记(八):D6:崩溃

6
回复
1223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4-3-20 1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鳌太线穿越游记(八):崩溃
崩溃
D6:7月21日
天气:小雨转大雨
线路:小石河营地(海拔3224临时营地)——金字塔(海拔3406米)——南天门——塔一峰(海拔3418米)——塔二峰(海拔3481米)——塔三峰(海拔3385米)——西塬营地(海拔3125米)——九重石海——太白梁顶(东导航架、海拔3523米)——大石河营地(东塬营地、海拔3183米)
鳌太线上的狂风真的可以将人吹下山
今天将是鳌太线上最艰难的一天。
5:30钻出帐篷,云气很重,天气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煮面条、炒野菜、泡茶水,7:40出发开始攀登金字塔。刚出营地,还是高山草甸和低矮稀疏的冷松奇观,我们在地上发现了两个驴友的脚印,以为是贪嗔痴他们昨天从此处经过,其实这几天鳌太线上只有我们4个人在徒步,脚印至少是十几天前驴友留下的。早晨雾气特别大,能见度不足50米。我昨天搭帐篷的地儿非常不好,中间高两头底,抵的腰部酸痛,整夜无法入眠。因为没有休息好,状态不佳,所以今天是一个极其巨大的考验,但愿今天能挺过去,但愿这种大雾不要维持太长的时间以致我们不能看到风景,更但愿今天不要下雨,如果下雨爬石海简直就是噩梦!8:10穿出松树林,在宽厚的高山草甸上爬坡,上方隐隐约约的是一片石海尖顶,那就是我们昨天在梁三峰远眺的、鳌太线上令人恐惧的又一只拦路虎: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一样,鳌太线的金字塔尖顶也是完全由石头堆砌而成,只不过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杂乱无章。由于我们昨晚的营地海拔足够高,所以,我们仅需拔高200余米就能登顶金字塔。8:15海拔3387,经过最后的石海尖顶艰辛的攀登,但总算是比较顺利的登上了金字塔顶峰。
过金字塔后,就进入了南天门的范围,我们基本上就在以山脊线为中线的两边山坡上行走,时而在南坡,时而在北坡,或者直接就行走在脊锋线上。其实,整个鳌太线穿越也大多是这种线路,只不过脊线有时候变成了宽阔的大梁。这一段路的脊线大多都是尖尖的陡峭锋线,有时甚至如行走在刀刃上。沿线的冰川石千姿百怪,或如骏马飞奔,或如神龟驼经。两侧应该是深不见底的秦岭大沟,只是被浓雾笼罩,不见真面貌。但今天最令人崩溃的不是浓雾,也不是即将到来的大雨,而是鳌太线上肆虐的狂风。南风主宰了这里的一切,只要我们行走在南坡,十级狂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我们吹得东倒西歪,就感觉秦岭山脉都在摇晃,山坡上的石海好像也摇摇欲坠,令人担心哪块石头会被狂风撼动,滚落下来,砸在头上。如果在脊峰上或垭口行走,鳌太线上的狂风真的可以将人吹下山去。此时你如果迎风而立,狂风裹挟的冰冷的空气会从你的鼻子、嘴巴直接吹进你的肺里,顿感呼吸困难。此时我们只能各自顶着狂风吃力的走着,十米开外讲话声都会被狂风淹没。山上气温很低,稍一停顿,身体就会被狂风吹得个透心凉,感觉就像要失去体温的样子。但一旦走进北坡,立即就风平浪静,连身上都感觉暖和多了,真是几步路,两重天。可惜我们多数时候都是走在南坡面,所以大家都被狂风吹得个半死。
稀里糊涂的就穿越了三座塔峰
9:15海拔3380米,翻过了一些小山坡,走过了苍龙岭,庆幸没有被塔一峰前垭口的狂风吹到秦岭大沟里去,我们终于来到了塔一峰的脚下。更加庆幸的是,穿越塔一峰既不需登顶,也不需从南坡横切,而是只要横切北坡(左侧)的石海就可以了。
塔一峰北坡石海的石头比其他石海的要大一些,普遍超过一米见方,两米见方的巨石比比皆是,所以横切的难度比较大,经常要左顾右盼的寻找最佳线路。好在这段横切线只有百余米长,而且右边的山峰将南来的狂风阻挡,北坡显得静悄悄,这使横切的难度降低不少,我们都有点情愿一直在北坡爬石海,也不愿意走到南坡去经受刺骨寒风。9:25海拔3392,终于切过塔一峰,到达垭口,不敢多歇,直接向塔二峰方向走去。
照例是一个连着一个的石头、草地组成的陡坡耸立在面前,没完没了的山峰叫人几近崩溃。只有打起精神,咬紧牙关,顶着狂风硬挺着往前走。每到一个山峰的脚下,我们就问向导是不是塔二峰,向导总是那句话:还早着呢。问到后面,大家都已经明显没有信心,所以再也吱声了,只管低着头见山就爬。10:30海拔3352,向导突然说了句:塔二峰已经过去了。这让大家既欣慰又无奈,欣慰的是准备要拼一下老命的塔二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翻过了,无奈的是雨雾中我们连塔二峰长啥模样也没搞清楚。此时,浓雾已经变成了毛毛细雨,但狂风裹挟下的细雨同样具有湿透一切的威力。既然塔二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来了,我们索性不再关心什么时候到达塔三峰的脚下,反正该来的总是要来。11:40从塔二峰过来已经1个多小时,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走在狂风肆虐的南坡,相当消耗体力,早晨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5个小时了,大家都饥肠辘辘,见到前方垭口,赶紧折返几米到北坡避风休息,吃中餐补充能量。
继续前行,仍是走在狂风扫荡的南坡。我们估计,第一个穿越鳌太线的人,一定是在下半年走的,因为下半年北风唱主角,走南坡既无风,又向阳,所以就尽量往南坡探路,这就苦了我们这些上半年雨季走鳌太线的人了。有些山峰是从山腰横切过去,雨雾中也见不到峰顶,真的搞不清楚哪个是塔三峰。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认真去计较哪个是塔一峰、哪个是塔二峰,哪个是塔三峰,向导甚至认为即将翻越的九重石海就是塔三峰。但主流路线还是认为,过塔二峰之后个把小时就差不多可以翻过塔三峰。
12:00我们意识到开始下降,说明我们又稀里糊涂的将塔三峰过掉了。下降的幅度还是很大的,12:30海拔3217重新下到了树林。向导一直在催我们加快速度,因为看天气很可能要下大雨,而下大雨爬九重石海,又有可能抹黑在雨中扎帐,这在鳌太线上将危及生命。12:45海拔3140下到鳌太线上的一处传统营地:西塬营地。整个营地在山脊上呈狭长状,脊线上的几个小山包将营地隔成大小不一的几块分散营地,直到九重石海的脚下。多数驴友都选择在此宿营休整,为第二天翻越九重石海做准备。我们按计划要翻过九重石海,赶到东塬营地(也叫大石河营地)宿营。脊线下几米同样是茂密的的太白红杉林。13:00海拔3119,到达西塬营地的第五个营地,这里有中国移动信号,我们在这里向家人报平安,查看天气预报,得知明天仍然将是雨,这让大家很受伤。此时,小雨演变成了中雨,冲锋衣再也扛不住了,只能停下来,穿上雨衣,我们在鳌太线上最严重的状况还是发生了——我们不得不在狂风斜雨中攀登九重石海。
我们不得不在狂风斜雨中攀登九重石海
过了西塬营地,马上面对的就是令无数驴友感到后怕的鳌太最难关:九重石海。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见陡峭的山坡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岩石直入云霄,垂直高差400余米,号称直上九重云天,据说是得道成仙者登天的线路。岩块呈棱角状,面平棱直,多在1—3米之间,大者可达6米。岩块大小混杂,互相叠覆,铺天盖地,一泻千里,磅礴壮观,令人望而生畏。我们在风雨中一头扎进这无边无际的石海,就如一夜扁舟在汪洋大海中任凭风吹浪打,显得那样的渺小、孤独、无助,寂寞。攀登九重石海就有九重考验:高海拔、负重、垂直高差、巨石阻挡、岩石松动滑坠、恶劣天气、疲劳极限、迷路、锋利岩石划伤等等。充满艰辛、暗藏险情,若像我们这支史上最倒霉的队伍一样,正巧赶上在狂风雨雪天气,的确也要面对生死考验。然而,苦难的折磨却也能激发人的最大潜能,迸发潜能正是人们追求的极致。攀登石海的方法,人人都有一套心得,可谓有法而无定法,只有亲临其境才能心领会神。我的经验是,每上到一块石头平台,都停一停,向上和左右观察,充分规划好下一步的线路再继续前进,否则很可能千辛万苦的爬上了一段路,却发现眼前巨石挡路,根本无法通过,只能下撤,而在石海上负重下撤,其难度和风险比往上爬更大。
13:35海拔3208,向导说,我们差不多上到九重天的第三重,“九重”是形容石海的高度,并没有实际的界线。也就是说我们千辛万苦的爬到现在,才上到三分之一的高度。回头俯视几乎还在山脚下的李老师,像是一只蚂蚁在无边的雨中石海移动,令人感叹。13:55海拔3266,大雨竟然悄悄地歇下来了。太白山的石头似乎也有灵性,云雾缭绕中,似仙风道骨,与之凝视良久,便心有灵犀。山因石而秀,秀能通神。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漫山遍野的石头,虽久久地沉默,却终年承受阳光雨露滋润,终得灵性。是石头告诉上苍,正有几个虔诚的信徒在敬山,所以此刻将雨停下的吗?14:15海拔3336米,我们终于气喘如牛般地上到第五重石海。连一向爬坡如履平地的向导,也一直采取四肢攀爬姿势。石山、石海、石坡、石流,强烈地冲击着大家的眼球,惊险、刺激、痛苦、绝望,不管你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我们尽量挑选小一点的石头爬,有些大石头,与山势一样倾斜的表面,面积足有几个平方,爬上去后,如果前面不能通过,想要再退回来,就有可能加速滑下,那就非死即伤,这时你就会真正理解什么是进退两难了。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4:55海拔3446,上到了第八重石海,仰望山顶,石海还是像一堵墙阻挡了我们的视线,顶峰还是笼罩在雨雾中。我在岩石上发现了一种高不足30公分的植物,绿色枝干上长出美丽的黄花,叫凤尾七,是一种中草药,靠岩石缝中的一点点泥土,顽强地生长,在这灰白的野性世界,显得格外柔美、顽强。在花的旁边,我们见到了一只丢弃的铝锅、帽子、毛巾、衣物、食品包装袋等物,向导说,这就是上个月,一位56岁的驴友的遗物。他当时爬到这里,因高反引发肺水肿,临终前将手机号码留给经过的驴友,托驴友到有信号的地方,给他家里打个电话,让家里人无论如何,将他的尸体抬回去,之后就躺在这里,命归太白。由于大多数驴友攀登九重石海,都已经筋疲力尽,不太可能对已经完全失去体能的驴友施以援手,只能自保,所以,我们也不能对经过的驴友提出批评。再上去4—5米,差不多已经登顶了,见到岩石上立了一根2米多高的原木,这是救援队用来抬那位逝者的,一些驴友经过此木,就绑了一些飘带以示纪念,我们也向这位逝去的驴友致以驴友的敬意。
15:20海拔3491,经过2个小时的不懈攀登,终于登上了太白梁顶。其实,这位逝去的驴友就差十分钟登顶,但他终于遗憾地止步于第八重石海。太白梁顶是除拔仙台外的第二高点,山顶除了一些驴友堆砌的玛尼堆,其标志性的景观,也是顶端的石台上顽强挺立着的两根朽木杆,杆上有驴友里里外外缠绕的五颜六色的旗帜,大风吹来,远远就看见迎风飞舞的彩色布条在跳跃,这就是鳌太线上的东导航架。木杆下方有石头平面上用白色油漆书写的海拔高度“3523米”。如果天气好,站在顶峰极目远眺,可见山峦叠嶂,云蒸雾绕,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我们走过的秦岭山脊犹如巨龙般蜿蜒。可惜因为雨雾阻挡,我们再一次与秦岭全景失之交臂。
山顶上风太大,浓雾如同小雨一样打在身上,一会儿就感到冰冷透骨,人无法久立,我们还来不及庆祝一番,就被向导催着开始下坡。
在风雨中又熬过了痛苦的一夜
作为驴友,追求的和最享受的是能够边走边欣赏风景,这样再艰苦的路线,也充满乐趣,也就不会感到辛苦。然而,从太白顶上一路下坡,我们都是在东塬岭上傻走,狂风夹着雨雾,如影随形般追赶着我们,传说中的壮丽的秦岭山河,统统隐藏到了雨雾中,只有近在咫尺的高山草甸和刺骨的寒风,在提醒着我们是在高海拔的山脊上行走。穿越变成了在雨中赶路,实在是枯燥无味,加上我们已经走了近8个小时,所以很快大家就崩溃了。体能在一次次冲击极限,这是很危险的,多次极限的结果,往往伴随着体温的丢失。自从太白顶上下来后,我就再也没有将相机拿出来拍照,雨雾中什么也拍不了。
16:00海拔3305,下到丛林。雨越下越大,这让向导感到十分紧张,不知大家背包里的睡袋、衣物是否淋湿,如果淋湿,晚上就抗不过去了,后果不堪设想。进入丛林不久,有一条分岔路,很容易被误导沿山腰直行到错误的方向,必须向右下山,向导在此集结队伍后,估计后面再无岔路,明显加快了脚步。大家谁也没有了话语,只有强打精神,埋头走路。不知不觉中,队伍拉开了距离,相互呼叫已听不到应答,但愿大家不要迷路,更不要因体力不支突然倒下。
17:30海拔3100米,正当大家疲惫到无以复加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平地,平地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长满了像是药王茶似的的低矮植物,穿过平地,是一处非常平缓的坡地,这就是我们今天像盼救星一样期盼的东塬营地(也叫大石河营地)。老天还是下着大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冒雨搭建帐篷,为了让李老师休息的好一点,我将我的帐篷让给他住,我和刺客挤一顶帐篷。我们在帐篷里做好晚餐,端了一份到李老师的帐篷,吃完晚餐,喝了热水,体力稍稍恢复了一些。打开睡袋时,我发现我的睡袋头部已经湿透,只好将睡袋头部压在防潮垫下,对付了一个晚上。好在鳌太线走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完成了80%的穿越,明天就可以走出无人区,进入太白山景区,景区沿线有客栈,因此只要能熬过今晚,基本上就可以说大功告成。一夜风雨,我们在煎熬。
今天确实是鳌太线穿越强度最大的一天、最痛苦的一天、最悲催的一天、最郁闷的一天、最难熬的一天。
(未完、待续)
骑路人
2013年9月13日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01: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还没想好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17: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楚得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走走停停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1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下
丰色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3 0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还没想好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