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黄金水道仙鹤舞
日期:2014年元月21日
线路:联圩乡—(4km)昌邑大桥边—(二十四联圩5km)昌邑乡路口—(二十四联圩2.5km)猴子脑—(二十四联圩3km)庙廊墩处坝拐—(紧贴赣江边土路12km)西庄渡口—(轮渡)修水县吴城镇—(轮渡)观候鸟—(轮渡)星子县新池乡—(13km)蓼花镇—(14km)温泉镇—(10km)星子县城
里程:64公里(总里程204公里)
今天将与鄱阳湖候鸟亲密接触。7:00起床,早餐竟然吃到了比较地道的南昌瓦罐汤和拌粉。联圩乡只有横竖交叉的两条街道,正在大搞基本建设,遍地狼藉,但这也挡不住越来越近的年味氛围,不时有鞭炮响起,空气中都是年的味道。
8:30开始骑行。出联圩乡上坡就是赣江干流圩堤——二十四联圩。我们又一次和母亲河赣江亲密接触。其实,赣江下游过南昌形成若干分流,最终都汇入鄱阳湖:一支经南新至南矶入鄱阳湖,一支经塘山、尤口、滁槎、鲤鱼洲入湖;我们眼前的干流就是经联圩、铁河,至永修县吴城镇望湖亭下会合修河入鄱阳湖的。这次我们没有特意安排骑行到五大河流的入湖口游览,是因为骑车看五河入湖口要花太长的时间,而是准备找机会自驾游览。
沿二十四联圩向北骑,不久就见到昌邑赣江大桥。从这里到吴城,有两个选择。一是过昌邑大桥,沿大马路走,经铁河乡至吴城,一水的平坦水泥路。二是不过桥,贴着赣江走圩堤,沿途可以欣赏赣江和鄱湖风光,且近二、三十公里,但有十几公里的土路很难走。我们当然选择了后者。骑行在千里赣江的圩堤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堤随江形,蜿蜒向前,不见尽头。左侧滔滔江面上,各种满载货物的大轮船汽笛声声,川流不息,依旧诉说着从古代至近代这条黄金水道的繁忙与繁华。右侧万亩良田,阡陌交通,风吹草低,一望无际,令人油然而生“一马平川、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只是圩堤上的水泥路破损严重,逆风强劲,骑来十分费力,速度上不去,一停下来就冷,仅从速度上来说,走圩堤到吴城肯定比走大路要费时的多。
江西水利人几乎无人不知二十四联圩的大名,因为它是鄱阳湖区的省重点防控圩堤之一,在1995年时决过口。它位于赣江下游末端的东岸,全长91.1公里(其中新建段67.7公里,恒湖段23.4公里)。堤线自联圩乡港下村沿赣江主支东岸及北支西岸绕曲伸展,与恒湖圩堤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圩区。它由24个堤段组成,故名二十四联圩。能骑行在这条圩堤上,也不虚此行。十多公里到达猴子脑排灌站,附近立有一块“猴子脑决堤段简介”碑,上面记载:
“二十四联圩地处鄱湖之滨,地势低洼,四面环水,同时遭受赣江和鄱阳湖盆地洪水的双重威胁,大堤设计洪水位22.62—22.78M,设计堤顶高程24.20—24.68M,警戒水位20.00M(昌邑站)。圩区保护面积181.24平方公里,辖两乡两场(即联圩镇、昌邑乡、恒湖农场、五七靶场),总耕地面积为19.79万亩,保护人口6.53万人。
1995年7月9日凌晨1:20左右,二十四联圩猴子脑堤段发生溃决,决堤长度265M(桩号为25+200—25+465)。当时堤顶高程为23M,而昌邑站洪水位高达21.99M,圩内受淹面积172平方公里,受淹农田18.97万亩,圩内人员全部就近转移到了高地及大堤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圩堤得到了全面加固,提高了圩堤抗洪能力,辖区人民时刻铭记95年决堤的沉痛教训,深刻意识到靠圩堤保命的重要性,水患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坚决做到思想不麻痹,行动不松懈,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各项准备,誓死保护大堤安全,为全面夺取抗洪胜利而努力。”
继续骑行七、八公里,圩堤与赣江开始分离,圩堤向右大拐弯(当地人称“坝拐”),而赣江又大幅向左转,有一条反向机耕道下圩堤向赣江边缘延伸,我们要贴着赣江边骑,就必须告别圩堤,进入机耕道。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这里立了一块不锈钢的“告示”牌,明示“您已进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这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不远处赣江边上有一大片树林,我们朝着那片树林,继续贴着赣江骑行。所谓机耕道,其实就是赣江边的草滩被当地老表的农用车压出来的土路,或者根本就不能叫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骑行难度非常大。我由于右脚拉伤,再加上屁股疼痛,基本只能推着自行车徒步了,比骑行水泥路耗时费力N多倍。好在赣江沿途景色优美,江水滔滔,轮船往来,江边鄱阳湖草滩一望无际,我们时而骑行在衰草连天的草滩上,时而骑行在湖区内的圩堤上,江回路转,有时就直接骑行在赣江边宽阔平坦的金色沙滩上,三五成群的候鸟时时掠过头顶,“咕噜噜噜、咕噜噜噜”地欢鸣而过,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想抛开自行车、抛开一切烦恼,随便一倒,躺在厚厚的鄱湖草地上或柔软的赣江沙滩上,闭目遐想,天马行空。难得有这样的骑行线路,大家心情大好。我们再一次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湖区纵深,估计丰水期,这些草滩将被湖水淹没,江、湖连成一片,这里又是一片泽国。所以这条路只能是冬季枯水期、而且是多日晴天以后才能进入。有时能见到一、二处当地老表搭建的简易棚子,是老表的临时住处,老表正在远处湖岔撒网捕鱼,这绝对是味鲜至极的鄱湖野生鱼,据说在吴城可以吃到这样的鱼,我们十分期待。推推骑骑,走了十几公里,远远的见到江对面楼房鳞次栉比,那就是吴城,正当大家走到望眼欲穿的时候,12:30终于见到传说中的西庄渡口,渡船却停在江对面,船老大正准备去吃中饭,被我们呼叫过来了,过了渡口就是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