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藏必备清单
衣:
羽绒服、防水外套、内衣(多带几套,在此期间最好是不用洗衣,要多带几个空的塑料袋,可以装换下的脏衣服),
毛衣、绒衣等中衣只要一套(因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补充)
太阳帽、防紫外线太阳镜,手套,较厚的袜子、保暖、结实且便于行走的鞋子
食:
纯净水,视消耗情况,随时补充储量
高热量、低水分的食品,如巧克力、牛肉干等,准备两天的储量,以备不时之需;
方便食品,方便面、榨菜、辣酱等,以备误过饭点、或怀疑饭馆不洁净时食用,因此带把手的铁饭盒就很有必要;
各种风味小食品,用于行车过程中,娱乐及提神之用。
住:
睡袋、有条件的话再带一个干净的床单;
洗漱用品,润肤露、防晒霜、润唇膏。
行:
车辆的易损部件,皮带、大灯灯泡、机油、机滤、汽滤、备胎、拖车带、保险丝、防冻玻璃水、可以吸油的管子、空油桶、电动气泵、简易修车工具;
车内的逆变电源200W,插线板、用于手机、相机、电脑等设备的充电。
药品:
1、 高原药:红景天、西洋参含片、百服宁(止痛型)、氧气瓶(每车一个)、空氧气袋(每人一个)
2、 肠胃药:吗叮呤、黄连素、十滴水
3、 感冒药:板蓝根(每天两包),百服宁(退烧型)
4、 维生素ABCD……润喉片
5、 外伤药
6、 钾盐,葡萄糖,如果有高原反应时,会呕吐、厌食,用于补充电解质,重要。
随身物品:
1、 证件:身份证、边境证、驾驶证、行驶本、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购置税,如果有条件,再带空白介绍信几张。
2、 钱:现金XXXX元,邮政储蓄绿卡,把存折放在可以随时帮你存钱的人手里。
3、 摄影器材:数码相机、普通相机、胶卷(100度即可),电池,滤光镜头
4、 大背包(至少要能放得下睡袋)、小背包、防雨罩
5、 其它:手机、手台、手电/头灯、指南针(推荐GPS)、打火机、地图、笔记本电脑
以上物品,并非非带不可,只有有钱其它的东西是否要带因人而异,然而有备则无患。帐篷和睡袋不带也罢,住的地方总能找到,带个干净的床单总是却也不错。
“自驾车进藏”从梦想已变为现实,在拉萨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车牌。
首先要做好计划,每天行程不要超过500公里,大家认可就按这个行程走,不开快车,不赶路,不走夜路。特别提醒:格尔木到拉萨段除外。这段路有1100公里,全是上坡,如果住在那曲,海拔4500米,喘不上气,有朋友尝试,结果是半夜去医院输氧。不如咬咬牙再走160公里住当雄,4200米,感觉好多了。这段路很好走,路上没什么景,可以一气赶路。
其次每车要配两个司机,千万不要疲劳驾驶。这个不用多说,路上见三起翻车事故,全是疲劳驾驶所致。
三是车不要太多,2-3辆最适合。车多、人多、主意多。张三要照相,李四要修车,王五要会朋友,赵六要上厕所,互相等的结果是耽误时间,说句不雅的话“上厕所都不方便”。有车队从格尔木到拉萨跑了22个小时,就是车多所致。
四是进藏前在格尔木要检修车辆。看一份自驾车进藏日记被人戏称“汽车大修日记”。我们深有体会:明明在内地好好的车,上高原水温就直冲100,根本不敢提速,看着夜色渐沉也只能保持40迈慢腾腾前进。格尔木有汽车城,专为进藏的车检修,换零件。我们保养好的车很争气一路平安无事。
五是进藏第一天不安排活动,休息,安全渡过高原反应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达6000余米。低氧、低气压、干燥、昼夜温差大及紫外线辐射等因素综合作用人体,引起机体出现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就会产生高原反应。
头痛、头昏、气促、心慌、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我都体会了。我听从朋友的建议:不洗澡,不剧烈活动,进了饭店就卧床休息,早上醒来好多了。隔壁房间的一对年轻夫妻,放下行李就去逛街,还大吃羊肉串,回来没多久就有反应,吐得昏天黑色,人都脱了形,一直在医院输液。
六是进藏当天晚上吃止痛片,或安眠药让自己好好睡一觉。这一觉非常重要,能缓解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明显的也可以到医院吸氧。同行的小女孩发烧,吃药,到医院吸氧,第二天就活蹦乱跳。
七是按时吃饭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不饮酒不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八是平时注意锻炼。这条好像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次进藏,我们几个平时坚持登山的人身体状况明显,虽然也有高原反应,但恢复很快,第二天就基本正常了,看来三年的登山活动还是卓有成效的。
自驾车进藏旅行,最好能够利用一段时间充裕的假期。因为在山高路险、气候无常、地质条件极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进出西藏的道路交通状况变数很大,旅行者很难实施时间精确的旅行计划。
高原反应、烈日的暴晒、夜晚的严寒和简陋的旅行条件,使西藏成为世界上自驾车最困难的旅游地区之一,很多地方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自驾车进藏旅行最好驾驶越野性能好的车辆,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配置必要的旅行用品。
小心,在西藏不仅是句善意的提醒,更加是实在的驾驶技巧。因为一路行车,路边不时看到四轮朝天的翻车事故,实在给初次在西藏高原开车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要过分相信并且依靠自己的驾驶技巧,诸事须谨慎小心。因为在西藏的全新环境下,不仅身体会不适应,甚至连犯错误都可能是莫名其妙地发生。
越野车过程中,注意保持合理的车速,切忌在不熟悉的恶劣路面上超速行驶。在泥泞路面行驶时如果感觉车子正在失去动力快陷住的时候,快速左右转动方向有助于脱困。 涉深水时一定要下车查看河底情况,判断其他车辆通过的路线,确认水深不会吸入进气口,包裹高压点火系统,挂好四驱匀速通过。 遇到流沙要提前挂好四驱,保持高速通过。 不幸陷车后,不要拼命踩油门,无谓的挣扎只会越陷越深。如果别的车或者绞盘都帮不上忙,只能耐心地支起车子往车轮下塞石,万一不幸连石头也没有,那只有请足够多的人把车子抬出来了。 驾车同时保护好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选用简易包装的食物、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掩埋好营地垃圾;不要开车追逐野生动物。
车的耗油是个大问题。从成都到玉树,一路加油不成问题,但是在康定以西的地方均没有97号汽油。如若是压缩比高的车辆,一定要带燃油添加剂。 300公里的无人区路面,耗油或许会是正常路面的2倍,所以备用油桶成了穿越车辆的必须装备。
这个问题上,我们车队里陆地巡洋舰71是最轻松的,因为那是一部柴油车。那部车子,平均加满一箱油可以行驶1000公里,从出发到回到成都,一共只进过4次加油站。
GPS和小比例尺的详细地图是必须的,避免迷路。
经验之谈:行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除了必要的保养之外,还可以对底盘等做些加固工作。尽量跟着车队走。这样大家都可以互相照应,而且不至于迷路。须知西藏高原面积广阔,一旦迷路恐怕连人都看不到,更不用说找人引路了。车速不能太快,尤其是在土路上。不少翻车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速过快,以致来不及避让大坑与石块,甚至滑出公路。尽量学习一点修车技巧。特别是换胎这样的活经常需要自己亲手来做,或者打个下手什么的。据说西藏的司机各个修车技术一流,这完全是在无人可以帮忙的环境下训练出来的。学习一些野营知识,并且做些野营的准备。携带必要的物品药物等也是必须的。
路况:成都到雅安的高速之后以山路为主,一路的路况时好时坏,经常还会有冰雪覆盖路面,需要小心驾驶。其中姑咱到丹巴、八美到道孚的松林口路段、马尼干戈到石渠的海子山路段、石渠色须寺至川青交界的路段,路况较差。当然最差的还当数无人区内的路面。曲麻莱至不冻泉的无人区内,路况自然是最差的,非越野车不可。而从不冻泉返回成都的路况良好。
餐饮:除了曲麻莱之外,均能找到很好的饭馆。在四川和玉树都是川菜为主,到了玉树已经有了西北的味道。到了格尔木、西宁就是完全的西北风格,牛羊肉为主。
天气:最美的季节当数夏季,草原上满是鲜花,但是那个季节也是草原上的雨季,河水泛滥,沼泽遍地。
开车小心,在西藏不仅是句善意的提醒,更加是实在的驾驶技巧。因为一路行车,路边不时看到四轮朝天的翻车事故,实在给初次在西藏高原开车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请教在西藏开了10多年车的“老司机”,经验之谈如下:
第一,行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除了必要的保养之外,还可以对底盘等做些加固工作。曾经看到有人驾驶着普桑跟在丰田陆地巡洋舰后面,穿越烂泥路,秘诀就在于它们加固过的底盘。
第二,尽量跟着车队走。这样大家都可以互相照应,而且不至于迷路。须知西藏高原面积广阔,一旦迷路恐怕连人都看不到,更不用说找人引路了。
第三,车速不能太快,尤其是在土路上。不少翻车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速过快,以致来不及避让大坑与石块,甚至滑出公路。
第四,尽量学习一点修车技巧。特别是换胎这样的活经常需要自己亲手来做,或者打个下手什么的。据说西藏的司机各个修车技术一流,这完全是在无人可以帮忙的环境下训
自驾车进藏的车辆选择
很多网友都问,开什么样的车能到西藏,其实最主要的是看你到那。如果只是到拉萨,只走青藏线,那可以说是车都能到。
但要是去一些没有柏油路的地方那就得讲究了,并不是任何品牌的越野车都能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那些近年流行的“都市吉普车”就不见得可以在那里纵横自如。
一般来说,首先应该是真正的四驱越野车。
四轮或者全轮驱动本来是所有越野车必备的功能,那些专门为都市设计的时尚SUV即使具备了四驱功能,但车架往往偏低,在起伏不定的路上行驶很容易出现故障,那时候根本没有人能够帮忙。
其次,车辆必须够结实。除了车身与车架牢固以外,一般不被人注意的车顶也应该足够厚。因为在西藏高原行车比较容易发生翻车之类的事故,超过3mm厚度的车顶遭遇翻车时就不太容易被沉重的车体压扁,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在这方面,那些时尚的SUV往往就做得比较差。不过,在越野车迷心中印象不错的陆风等还是拥有较硬的车顶,能够满足安全方面的需求。
再次,质量应该比较稳定。因为在地广人稀的西藏,临时找到修车师傅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最后,需要使用专业的越野轮胎。类似于百路驰(BF、GoodrichTirGard)这样的专业越野车轮胎胎肩花纹块齿状排列,具有挖掘泥土、沙石等效果。
在深陷泥潭的时候,能够有比较大的牵引力与良好的转向控制性,即使在恶劣的驾驶环境下如泥潭、沙地等也能够确保通过性。这类轮胎往往能够保护轮辋避免恶劣路况对轮辋造成损坏,在异常恶劣的驾驶环境下,胎面和胎边也能抵抗外界异物的强烈冲击。
自驾车进藏的车辆选择
很多网友都问,开什么样的车能到西藏,其实最主要的是看你到那。如果只是到拉萨,只走青藏线,那可以说是车都能到。
但要是去一些没有柏油路的地方那就得讲究了,并不是任何品牌的越野车都能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那些近年流行的“都市吉普车”就不见得可以在那里纵横自如。
一般来说,首先应该是真正的四驱越野车。
四轮或者全轮驱动本来是所有越野车必备的功能,那些专门为都市设计的时尚SUV即使具备了四驱功能,但车架往往偏低,在起伏不定的路上行驶很容易出现故障,那时候根本没有人能够帮忙。
其次,车辆必须够结实。除了车身与车架牢固以外,一般不被人注意的车顶也应该足够厚。因为在西藏高原行车比较容易发生翻车之类的事故,超过3mm厚度的车顶遭遇翻车时就不太容易被沉重的车体压扁,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在这方面,那些时尚的SUV往往就做得比较差。不过,在越野车迷心中印象不错的陆风等还是拥有较硬的车顶,能够满足安全方面的需求。
再次,质量应该比较稳定。因为在地广人稀的西藏,临时找到修车师傅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最后,需要使用专业的越野轮胎。类似于百路驰(BF、GoodrichTirGard)这样的专业越野车轮胎胎肩花纹块齿状排列,具有挖掘泥土、沙石等效果。在深陷泥潭的时候,能够有比较大的牵引力与良好的转向控制性,即使在恶劣的驾驶环境下如泥潭、沙地等也能够确保通过性。这类轮胎往往能够保护轮辋避免恶劣路况对轮辋造成损坏,在异常恶劣的驾驶环境下,胎面和胎边也能抵抗外界异物的强烈冲击。
西藏越野概说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刺激最变化莫测的越野环境,而大西南尤其是西藏更加堪称越野车驾驶者的“天堂”。近年来,驾驶越野车进藏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打算驾车上西藏。
古老的西藏高原千万年以来一直处于自然力量的风化当中,那些沿山修建的公路饱受塌方、泥石流的困扰,公路因此一堵两三天进退不得的事情并不少见。这时候,如果驾驶越野车就能够充分体现出优越性——从旁边的沙石或者泥泞小道上绕过去,而那些心急如焚的大客车与卡车车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偶尔有几个胆大的轿车司机也想跟着越野车一起绕行,但肯定不能够走得太远,否则会陷在坑里进退不得。
在西藏,只要小心驾驶,其实像奥拓、夏利、派力奥这样的小车也能开到拉萨、日喀则等城市,但如果想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或者去看看珠峰绝世独立的风采,还是离不开越野车。即便是越野车,也只能够走大小车辆众多的大路。因为即使半道中车不发生故障,陷入沙石泥潭没人帮助也难以安全脱身。虽然在珠峰脚下,从最便宜的赛弗到路虎、悍马H2等到进口高档车一应俱全。不过,仔细观察,丰田陆地巡洋舰如2700、3400是最常见的越野车,此外三菱帕杰罗的V63000、V73似乎也颇受欢迎。一些国产越野车如切诺基2500、雪佛兰开拓者、长丰猎豹、三菱帕杰罗速跑、日产帕拉丁也越来越常见。牧区买车的越来越多,北京战旗吉普车最常见了。
说说驾车越野吧
保持合理的车速,切忌在不熟悉的恶劣路面上超速行驶。
在泥泞路面行驶时如果感觉车子正在失去动力快陷住的时候,快速左右转动方向有助于脱困。
涉深水时一定要下车查看河底情况,判断其他车辆通过的路线,确认水深不会吸入进气口,包裹高压点火系统,挂好四驱(4L)匀速通过。
遇到流沙要提前挂好四驱(4H),保持高速通过。
不幸陷车后,不要拼命踩油门,无谓的挣扎只会越陷越深。如果别的车或者绞盘都帮不上忙,只能耐心地支起车子往车轮下塞石头,万一不幸连石头也没有,那只有请足够多的人把车子抬出来了。
驾车同时保护好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选用简易包装的食物、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
掩埋好营地垃圾;不要开车追逐野生动物。
那曲→拉萨段
这段路程可能是日行程最少的了,但估计用时是最长了。全程约326公里。
由于那曲到拉萨全程限速,所以想跑快点是不行的。出那曲大概跑四五十公里的样子吧(当时雪大,没注意跑了多少)就是限速登记站,在这领卡登记(需要驾驶证行驶证)。问清楚多少公里跑多长时间。好像是60公里后有个检查站,在此查验限速单,再给你填上时间,记得再问问多少公里跑多长时间。
那曲到拉萨中间是当雄县,只要过了刚才的检查站,进县城前就没检查站了,检查站在出城的时候才有。建议在当雄用午饭,休息一下耗够时间再出发。出城时在检查站登记后出发,路况挺不错放心跑,别太快就行。过了羊八井就顺着山谷下了,要降1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弯道较多,小心驾驶啊,这会不能太快了哦。
到德庆镇就说明没有急弯了,快到拉萨了。德庆镇这里也有个检查站,这里不用管,过去就行了。快到堆龙德庆县的时候就会遇到检查站,和路政的检查站在一起。不过这里有时没警察在路中间检查,如果没有直接过就行。
过了县城就是迎宾大道-金珠路了,美丽古城拉萨欢迎你!
对于自驾进藏又要去阿里的朋友。如果你是驾骄车进藏那么最好还是租越野车。将你的爱车放在拉萨为妙,否则你一家会后悔的。因为去阿里的路实在不适合骄车。对于单车去阿里,以下的经验值得大家借签:
必备品:铁锹、钢丝绳、空心铝格栅、地毯(已防陷车自救)和液化气灶具一套、探照灯、地图或各地详区图(最好当地购买)、备用油桶(日喀则有卖,30元/35公升/个)及、车辆的易损件,特别是各车钢板减震器、胶套、及汽油滤清器(当地油质很脏)。及备胎。
特别注意:如从南线进阿里,萨嘎县是最后一个加油站。此后,1500公里内无加油站。同样狮泉河走南线,狮泉河必备油。北线的几个县都有加油站。
注意事项、行驶技巧:
过河流水溪:遇河流先查看水情,选择有小浪花翻滚之处,如有前车同行和来车,远离河岸观察水的深度和路迹。遇有大车常压路迹,最好选择两轮之间的位置,以免水下隆起部位,阻挡底盘。
过洪水区:安装涉水管和进气软管(改装自备件)调大怠速,拆下风扇皮带及发电机插头,用低速四驱方式过河。注意,高温铝制缸体,一定要降温后方可入水,以免抱轴。遇公路洪水高于路面或有弯道时,定要探明路基宽度,下水用树枝或定位参照物标示危险区域,并注意另两边排水沟位置。————特别提醒:阿里地区河流:早晚涨水为多,并注意前方乌云位置所在,并防河流急涨水。
过泥石流区域:注意前车压而隆起部位的深度,如底盘高度够,用四驱方式高速1、2挡冲过,并用双手来回快打方向,用前轮拨开泥浆的方法而过,如不幸被陷,用四驱低速倒挡退出,清除路面障碍物再过。
过塌方区域:尽量避开高于底盘岩石,如需排石,定要一边留人观察山体碎石滚落,一边排除路中石头,以免伤人。并各车拉开距离,流人观查,加速或减速而过,并尽量在滚石区域远离货车后面而行。
过沼泽和软地基:一定先看地面是否踩跳出水,有水浸出则不行。陷车时不得使车轮过长空转,用铝格栅或地毯铺上退出,如遇松软路基时,用四驱方式低速高档2.3挡的方式,加速通过。
泥泞路段和冰雪路面:如本车有加气装置,可选用降低气压一半,行驶通过,在选择前车路迹,转弯时,提前减挡稳速,采用边转边回的方式转弯。下山时,及时减挡,轻压刹车,采用双手快速来回摆动方向的方式下山。遇弯道也采用边转边回的方式转弯。在跳跃路段和碎石沙土路面:掌握车速,根据跳跃频率,采用加速和减速的方式控制车速,注意沙土路面的车身横向摆动。碎石路面,一定要控制车速,60公里时速以下,如磨损过早的轮胎,及易扎断外胎钢丝,建议用尼龙线外胎。
在草原荒漠上:尽量不要开夜车,及易迷路。掌握时间和及时寻找住宿地点,行驶中注意参照物,如电杆或路旁光揽桩,不要离开视线距离,随时注意地图标示,如河流走向及湖泊所在位置。
路线简述
自驾去西藏,从5月到10月,是最合适的时间段。
有青藏、滇藏(入藏后到八宿和川藏南线合并)、川藏线和新藏线四大线路。
新藏公路:最为艰苦
新藏公路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海拔最高,路况最艰苦的一条。该路1956年3月开工,1957年10月6日通车,全长1455公里。它北起新疆叶城,南抵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大克(噶尔),后又南延至边疆城镇普兰。途经峡南口、大红柳滩、日土宗和噶尔昆沙,跨过拉斯塘河、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狮泉河等河流,它翻越昆仑山,冈底斯山等十个雪山大坂(垭口),最高海拔5433米。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南下,穿越茫茫西部荒原。
新藏公路沿线有岗仁布齐(神山)、玛旁雍错(圣湖)、班公湖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土林及日土岩画等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成群的藏羚羊、野驴、野牛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新藏公路是阿里地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
青藏公路:路况最好
青藏公路,是进藏五大公路中路况最好的一条路线,走这条线进藏,基本上所有车型都可以完成,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行。从广州走青藏线入藏,一般可以先走京珠高速到郑州,然后转往西行,途经西安、兰州后到西宁,然后再正式开始踏上青藏线。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公路起自青海西宁,到达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之后,要翻越四座大山:昆仑山(4700米)、风火山(4800米)、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过三条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玛尔河,平均海拔4500米,其中西藏境内544公里。穿过藏北羌塘草原,才能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青藏公路全长1160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大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部铺设黑色等级路面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自驾车走青藏公路,最大的难点在于从格尔木到翻越唐古拉山的一段,因为海拔急剧上升,比较容易产生高原反应,特别是如果休息不好的话,更是危险。但总体来说,青藏公路还是最好走的进藏线路。
川藏北线:沙土铺路
川藏公路北线,是进藏五大路线中,除新藏线外,最难行的一条路线,由于客货运车辆稀少,因此这段路面比较差,基本都是沙土路段,而且经常被塌方和泥石流所破坏,轿车基本上无法通行,最好使用高底盘的四驱越野车来通行。
川藏公路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再经丁青、索县到那曲,再北接青藏公路到拉萨,沿途最高点是海拔4916米的雀儿山。
滇藏线:风光最美
滇藏公路,是风光最美的进藏线路之一,而且可以顺便穿越美丽的云南,所以也成为热门的自驾游线路,但滇藏公路仍有不少路段路面情况较差,轿车行驶滇藏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车辆有比较大的损耗,所以如果准备走滇藏线的话,最好是驾驶四驱越野车。
滇藏公路,1974年建成通车。南起云南下关,经剑川、中甸、德钦,北达西藏芒康,全长714公里。到达芒康后再到拉萨一段,则和川藏公路南线重合,从昆明到拉萨,全程约2317km。
滇藏公路是入藏公路海拔最低的通道。也是古时商旅人士走的茶马古道,全线途经中甸盆地和横断山脉,在到达芒康之前,最高海拔只有4300米(红拉雪山口)。沿途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由于横断山脉受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切割,山高谷深,公路落差很大,一天之内便可经历四季不同的气候与风光。
滇藏公路从丽江、中甸到德钦,海拔一路从2400多米升到3300多米,人员相对容易适应,同时,到了中甸,第一次在海拔3200多米的地方过夜,万一有哪位队员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也有机会撤下来。
滇藏线德钦到盐井一段,路面情况较差,同时容易受到塌方落石影响,滇藏线和川藏南线合并后,在波密到八一之间,要经过著名的通麦险段,之后就是漂亮的柏油公路直通到拉萨了。
高原反应
如何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除准备一些药品外,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初到高原地区,为避免高原反应加重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初到的几天不要洗澡、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另外,还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提前3-5天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哪些人不宜进藏?
进藏对于健康的身体并无特殊要求,有严重呼吸道、心脏、心血管、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不宜进藏。建议您在进藏前对身体做一次心肺方面的检查,确认是否患有以上几种严重疾病。另外,在进藏前不要刻意锻炼身体,如果您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在赴藏前半个月也应停下来,因为通过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西藏时心脏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感冒不能去西藏吗?
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感冒患者,建议您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
在西藏感冒,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因在高原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身体基本上都调整过来了,及时治疗即可。
入藏禁忌
到访藏民的帐篷和居室,记得不可用脚踩门槛。称呼人时要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表示尊敬和亲切。主人如请你就坐,要盘腿而坐,切忌伸直双脚和脚底向人。要用双手接受对方赠送的礼物;赠送礼物时,要躬双手高举过头。敬、酒和烟时,要双手奉上,小心手指头不要放进碗中。
2、主人要敬酒时,要用无名指蘸点酒,向空中、半空和地上弹三次,以示先敬天、地和祖先。然后轻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斟满,再喝一口,再添满,一连三次,直到第四次,便要把酒一饮而尽。
3、藏人不吃马肉、狗肉和驴肉,有些地区则不吃鱼肉,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4、千万不可在藏人背后拍手掌、吐口水、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5、藏人吐舌头、是打招呼的方式之一,双手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6、参观寺庙时,不可吸烟,更不可以擅自触摸佛像、宗教用品和拍摄。要顺时针而行(苯教寺庙除外)。
7、路上遇到佛塔、寺庙和玛尼堆等宗教建筑时,须顺时针绕行(苯教除外)。不可跨越法器、火盆及任何宗教物件。
8、鹰是藏民眼中的神鸟,不可以驱赶和伤害。如在郊野看见一些挂红、绿、黄布条的牛羊,也不可骚扰,那是神圣之物。